课件编号19236867

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模拟(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923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三下,学期,三轮
  • cover
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模拟(二)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从鼎的演变折射出(  ) A.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B.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 C.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 D.分封制度的不断完善 2.《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 243 年“蝗蔽天下”,前 235 年“天下大旱”,前230 年和前 228 年又都是“大饥”……后来秦始皇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 去险阻” 。秦始皇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  ) A.秦政府有效抵御了自然灾害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 3.秦国的商鞅变法为统一中国奠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1956年,新中国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上述改革成功最深刻的认识是(  ) A.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 B.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 C.改革会推动生产力发展 D.改革会促进社会进步 4.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 A.实现了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5.明清君臣、官民关系与父子关系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但黄宗羲从“父子一气”而“君臣不同气”的气本论哲学层面否定了君臣之间的天然血缘联系,王夫之同样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的非血属性。他们的认识(  ) A.推动传统伦理秩序的崩解 B.体现了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缘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6.下表为部分沿江城市1906年和1930年人口变化表。 单位:千人 城市 上海 安庆 宜昌 沙市 1906年 840 40 45 80 1930年 2 819 111 10 190 上表中沿江城市人口变化首先得益于(  )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推动 C.通商口岸的开放 D.交通运输的便捷 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一战后不久民族工业很快陷入衰落 。这说明(  ) A.民族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 B.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战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D.民族独立是工业发展的保障 8.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支援世界革命,外交意识方面也要求中国支持越南反美斗争,但现实却要求中国与美国和解,周恩来总理也在中央政治局报告中提出接待基辛格和尼克松的各种对策。这主要表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已进入了改善时期 B.中国外交原则开始发生实质性改变 C.冷战促使中美关系很难推进 D.中国外交体现出向务实方面的转变 9.胡锦涛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梭伦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制度与君主专制 B.代议制与分封制 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11.高丽成宗时代(982—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