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7681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2.3 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4532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运算,混合,四则运算,单元,6.2.3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的第一节课,主要复习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相关内容。教材的编排首先是回顾学过的运算,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意义,系统地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促进深入理解。接着,引导学生系统整理0与1这些特殊数在运算中的特性;紧接着借助几组算式,体会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关系的方法。最后回顾、交流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四则运算贯穿小学每一个学段,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 2.学习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学习了四则运算,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3.核心素养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和关系,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经历四则运算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数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4.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四则运算法则,能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知识梳理。教师活动1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含义。 让学生观察下列算式,说一说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等式,并用字母表示。 4.让学生回顾、举例说明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然后完成练习: (1)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增加5,另一个加数减少8,则和( )。 (2)两个数相减,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12,则差( )。 (3)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7,另一个因数除以7,则积( )。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除以8,除数乘2,则积( )。 5.提问: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先算一算,再说一说。 6.让学生思考:在四则运算中,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 7.提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1 按照教师提问引导,进行知识回顾交流,对知识进行梳理完善。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根据问题引导,有顺序有条理的进行知识梳理,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环节二:巩固练习。1.填空。 (1)a÷41=12…b,b最大是( ),这时a=( )。 (2)A÷B=7……1(B≠0),如果A和B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时商是( ),余数是( )。 (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360,减数与差的比是4∶5,被减数是( ),差是( )。 (4)小明在计算5.a+b.9时,错算成8.a+b.6,结果是10,那么5.a+b.9=( )。 (5)乐乐计算时把被除数88.8错看成8.88,结果所得的商比正确的商少6.66,正确的商是( )。 (6)完成教材P78练习十五第7题。 2.选择。 (1)如图,最大的长方形表示“1”,则重叠的涂色部分可以用( )表示。 (2)下面四个算式中的“5”和“2”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 A.465+278 B.3.59-1.2 (3)与5.62÷0.18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56.2÷0.18 B.56.2÷1.8 C.56.2÷18 D.562÷1.8 完成教材P75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 (7.5+2.5)÷0.25 718-18×4 2.25×1.8+1.25×0.18 5.森林医生。 6.完成教材P78练习十五第2题。 7.已知a b=4a-2b, 代表一种新运算。 3 4的值是( );5 x=4,x=(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中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