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41633

一年级下册1.2《我们有精神》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550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教案
  • cover
2 我们有精神 教案 班级:_____ 课时:_____ 课型: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设置三个话题:“这样真精神”“有精神才好”和“我们天天有精神”。 “这样真精神”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有精神”的内涵,知道“有精神”的具体表现,产生想做到“有精神”的情感体验。 “有精神才好”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理解“有精神”的意义,明白其中的重要性,进而引起学生对“有精神”这种状态的重视。 “我们天天有精神”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有精神”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做到“有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灵动、活泼,正处于养成好习惯,培养良好精神气质的重要时期。学生对“有精神”这种状态可能不太理解,也没有很好地意识到“有精神”的重要性。本节课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精神”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懂得“有精神”的意义;知道“有精神”的具体表现和做到“有精神”的方法,鼓励学生保持“有精神”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气质。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有精神”的状态,懂得“有精神”的意义。 2.知道“精神”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养成做事有精神的气质。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懂得保持天天“有精神”的策略和方法,养成做事有精神的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内在精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有精神”的含义及其表现,整理一些做到“有精神”的办法。拍一些本班或本校学生“有精神”的照片在课上展示,让学生更好理解什么叫“有精神”。 学生准备:了解“有精神”的表现和做到“有精神”的办法。 第一板块 【视频引思 导入新课】 1.视频引思:出示阅兵视频,提问怎样才叫“精神好”?视频中的军人看起来有精神吗? 目的:结合视频,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精神好”的样子,引出课题“我们有精神”。 2.图画引思:怎样才叫“精神好”?下列哪个坐姿符合“精神好”的要求? 引出课题:“我们有精神” 第二板块 【理解含义 了解状态】 1.观察感受:课本第6页插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精神吗,体现在哪里? 参考:昂首挺胸、衣着整洁、精神饱满、步伐稳健 点拨:在正式、庄严的场合里要有精神。 2.交流讨论:课本第7页插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这是有精神的表现吗? 目的:使学生知道认真地读、高兴地唱、响亮地说也是“有精神”的表现。 小组交流:还有哪些样子也精神? 3.表现列举:展示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精神”的具体表现,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有精神”的样子。 点拨:“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是古人对于人的良好行为姿态的一种标准。 4.阅读体悟:阅读课本第6-9页绘本《谁精神?》,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1)漂亮、声音响亮、姿势好,这些是有精神的表现吗? 这些是有精神的表现,但只有这些还不够。只有由内而外的“有精神”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点拨:“精神”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有精神”的人会给人一种有生气、有活力、有朝气、有干劲,充满正能量的感觉。 5.图片展示:出示不同年龄的人“有精神”的样子。 教师:不管男女老少,不管什么身份,有精神的样子都是最好看的! 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有精神”是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产生想做到“有精神”的情感体验。 第三板块 【体会意义 培养精神】 1.对比感受:通过对比初步感受“有精神”的意义。 (1)对比课本第8页图中的这两位学生坐姿,谁看起来有精神,这对他们的脊柱有什么影响?从图中你懂得了什么? 点拨:有精神,身体好! (2)对比课本第8页图中的这两位学生,走路姿势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人怎样的感受? 点拨:有精神,面貌好! 2.思考体会:通过对比“有精神”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