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48968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共28张PPT)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84179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8张,历史,九年级,统编,PPT,18课
  • cover
(课件网) 观察图片,感受历史 问题交流:下列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史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战后,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并于1949年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其国际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1991年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约七十年的红旗悄然降落———苏联解体。一个拥有1900万党员的苏共和超级大国苏联为何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土崩瓦解?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根本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同去探究。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课程标准 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战后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学习,知道东欧国家的发展状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史实的学习,知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改革情况。通过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南美洲 东欧8国 拉丁美洲1国:古巴 中国 老挝 越南 朝鲜 蒙古 柬埔寨 1.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力量逐渐壮大 找出: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哪些主要表现? 2、苏联模式的推广(东欧) 经济上:1949年建立“经互会” ,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目的: 影响: 为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有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 经济互助委员会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17:7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东欧) 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 特点: 目的: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高度集权党政不分.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美苏冷战 东欧八国 亚洲六国 实质: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3.中苏互助局面出现: 1949.10.1 1950 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10.3 1949.12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 中苏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意义: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 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政治上: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弊端: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质量差,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戈尔巴乔夫 八十年代 勃列日涅夫 六七十年代 赫鲁晓夫 五六十年代 斯大林 20年代-50年代 列宁 20世纪初 领导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苏联、新经济政策 快速实现工业化 建立苏联模式 打败法西斯 改革苏联模式的弊端 改病了 改残了 改没了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的经济建设之路 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 赫鲁晓夫改革内容: (二)经济上 1.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3)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农业改革初步成效: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1955起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 (1)发动垦荒运动。 (2)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2.工业: 内容:改革工业管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