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2647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十一环境与发展课件(60张 )

日期:2024-06-0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8588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 cover
(课件网) 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备考导航] 考点展示 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4.理解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5.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意义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7.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8.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举措及意义。 续上表 知识网络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1)资源枯竭、生态破坏问题: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2)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 考点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环境问题表现的区域差异。 (1)城乡差异。 ①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②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①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②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限,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2)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土壤肥力下降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水土流失加剧 F.粮食产量下降 (2)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自然原因是_____。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直接相关。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旱灾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自然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增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荒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如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F、A、C、E、B、D (2)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 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气候变化 C.原有栖息地破坏 D.小行星撞击 2.生物物种数量锐减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1.C 2.A 第1题,图中显示,人类到达时间为1万年前,此时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原始狩猎,其对物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活动占有了原有物种的生活空间,破坏物种的栖息地,C符合题意;而人类到达北美洲后的1万多年以来,自然灾害频率没有突然增加,也没有气候的突然变化,也没有重大小行星撞击事件产生,因此这些不是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 原因,排除A、B、D。故选C。第2题,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