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3488

5《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55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统编,选择性,必修,中册
  • cover
第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的理念。 2.学习苏格拉底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3.感受人物魅力,学习苏格拉底坚守正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的理念。 难点 学习苏格拉底的劝说艺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提高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有这样一位哲学家,他受人尊敬,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学说充满智慧,但被指控“不敬神明”,因而被送上了法庭。 他的朋友和学生让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他接受了陪审团的判决,为追求真理而死。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应当坚持正义》,看看苏格拉底是怎样向他的朋友格黎东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理念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服膺(yīng) 遭(zāo)殃 恫(dòng)吓 名誉(yù) 褒(bāo)贬 反驳(bó) 2作家作品 柏拉图(前 427—前 347),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主要作品:《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智者篇》《大希庇阿斯篇》等。 3背景资料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公元前 399 年,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判决执行前夕,格黎东潜入监狱,提出三个理由劝解苏格拉底逃跑。 第一,作为苏格拉底的朋友,他们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救其出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苏格拉底是自己甘愿服从法律,但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第二,即使离开雅典,还有很多地方、很多朋友会欢迎苏格拉底的到来;第三,甘愿服刑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朋友,满足了仇人,还遗弃了子女,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然而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选择了慷慨赴死。本文选取了苏格拉底长篇论述的序幕和铺垫部分,苏格拉底坚守“正义”,用一系列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4.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5.分组讨论:苏格拉底心中的“正义”是什么? 明确: 从文中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心中的“正义”是“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理念的总和。也可以这样理解,正义的人不会伤害别人。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分组讨论,分析写作思路 1.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思路。 2.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3.师生归纳。 明确: 文章开头苏格拉底的第一段话明确了观点:一是过去为苏格拉底所服膺的道理,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依然为他信奉;二是应该听从专家的意见。 接下来的讨论中,苏格拉底通过举例: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应该听从医生的意见,而不是众人的意见,否则就会损害他的健康;从而驳斥了格黎东关于苏格拉底不逃跑众人就会对他产生不好的看法,认为这不能作为出逃的理由。苏格拉底将“对健康有利的意见”同“对正义有利的意见”等同了起来,认为对正义有利的道理就是“合乎道义的道理”,就如同对健康有利的是医生的意见一样。因此,如果同意一个人的行为应当遵从合理的意见,而不是众人的意见,那么应该听从道义而不是其他。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苏格拉底式的推论过程,但是,在这个推论中有一个隐含条件,不在论证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