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3530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陋室铭》对比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63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 cover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陋室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①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②,亦杂置左右。 甫③晨起,即科头④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⑤,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⑥,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⑦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⑧见者悉骇愕罔⑨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节选自《醉书斋记》) 【注释】①竹床:此指竹椅。②什物:常用器物。③甫:才,刚。④科头:不戴帽子。⑤丹铅:朱砂和铅粉。⑥帙:愿意是书包的套子,一套书为一帙。⑦咄咄:表示惊讶。⑧瞷:窥视。⑨罔:无,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未有龙则灵 ②或笑或泣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3.用“/”线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4.甲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5.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文作者各有怎样的追求?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 仅二竹笼 张岱 明轩 由御史为按察使,清约自持,四时一布袍,常蔬食。约诸僚友,三日出俸市肉一斤,多不能堪。待故旧,惟一肉,或杀鸡,辄惊曰:“轩廉使杀鸡待客矣。”后以都御史致仕①。上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家,仅二竹笼,是汝乎?” 顿首②谢。 (节选自《夜航船》) 【注释】①致仕:辞去官职退休。②顿首:跪而头叩地。 6.[甲]诗的作者陶渊明是 (朝代)诗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划线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根据知识框中的文言知识,下列选项中可以合并解释的一项是( ) A.结庐 B.白丁 C.故旧 D.辄惊 知识框:文言文中有同义复用的现象,指两个同义或近义词连用,如“起坐而喧哗者”中的“喧”与“哗”词义相近,“喧哗”可合并解释为“人声大而嘈杂”。 9.下列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轩 廉使杀鸡等待客人了。 B.轩 廉使杀鸡招待客人了。 C.轩 派人杀鸡招待客人了。 D.轩 派人杀鸡等待客人了。 10.品读[甲]诗[乙]文中写景的句子,填写表格。 诗文 写景句子 所写景物 景物动态 【甲】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 还 【乙】文 (1) 苔痕、草色 上、(3) 11.[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主人公都选择了朴素的生活,但原因各有不同。 [甲]诗体现了陶渊明(1) 的人生追求。 [乙]文体现了刘禹锡(2) 的人生态度。 [丙]文则体现了轩 (3) 的职业操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