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53567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20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0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六年级,好的故事,20课,下册,学年
  • cover
部编教材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20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带着想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 2.查找相关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3.品味精彩的语言,积累一些精美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世界。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品读、赏析、感悟法。教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文 1.根据“大单元”教学任务,生速读单元导读并归纳单元学习目标。 2.请学生展示提取到的单元目标。 师进行点拨,出示本单元学习目标:通过一系列作品,更好的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世界;激励我们向鲁迅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力量。 速读单元导读,圈点勾画。 学生一起,齐读 单元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走进“故事”。速读课文,思考:(播放一系列“江南水乡”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实现更好的效果,插入“梦里水乡”伴奏乐。) 1.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2.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基于预习,学生用五分钟时间 边读,边思考, 展示思考结果。 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鼓励、肯定。明确提出的问题: 1.故事可以用:美丽、幽雅、有趣三个词形容。 2.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我在昏沉的夜里,闭幕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2)故事结局,我骤然惊醒,奇幻的景象消失,重回昏沉的夜。 3.文章的结构:从“昏暗”———朦胧、清楚”———昏暗”是总—分—总的结构。整篇课文首尾呼应,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师总结引导 过渡: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个“入梦—筑梦—追梦”的过程,是梦境、亦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投射。下面我们就细细的品味“梦中”“好景” 三、研读课文,品赏“好景”。 默读或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 学美丽、幽雅、有趣”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些特点的? 师可以出示:美好、恬静等词语,引导或激发学生思考。 请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研读的结果。 师重点引导、点拨,出示重点例句: 学生做笔记,注意归纳整理 有疑问可以直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 生研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词语概括。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点拨: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美的人和美的事”,喻体是“一天云锦”和“万颗奔星”。“云锦”和“奔星”是天空之物,借此比喻,有广阔之感。而且飞动着,展开,以至于无穷写出其动感和美感。表现梦境幻想错综复杂,迷离又转瞬即逝的特点。 2.两岸的各种景物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点拨:突出景物之多、名词连排,不仅语句减省,而且有如电影蒙太奇,水乡的各个小景一一闪现。诸多景物的铺排,展开一幅水乡奇幻的景物画卷。 3.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点拨:把“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浮动、碎散、拉长”的影子比喻成“缕缕胭脂”水,突出景象的动态美感,景象色彩绚丽,明艳美好。 4.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点拨:运用了比喻和顶真的修辞,三个“织入”写出了富有水乡的特征的事物在水中的幻影,幻影相互融合,随水浮动而起伏、变幻,使景物生动、增强韵律感,符合散文诗语言特点。 学生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迅速做好笔记、予以整理 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质疑、整理、总结。 总结: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