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55171

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第3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日期:2025-04-0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21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章,必修,信息技术,高中,2019,教版
  • cover
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 第 3 课时《知识与数字化学习成果交流会》教学设计 一、项目简介 项目主题 数字化学习开启高中学习新模式 项目背景 “教育改变未来, 技术改变教育”, 随着技术的发展, 教育形式, 学 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脱颖而出, 在课堂中发挥 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Python、思维导图、 Geogebra、虚拟实验室、数字化 实验室等数字化学习工具出现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中, 使教学更加形象、直 观、易懂。同学们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科学实验, 获得大量的数据, 通过 处理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感受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利用这些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 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开发 思维、启迪智慧,而且可以直观地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是各小组展示介绍:项目选题和规划、项目探究和实施、项目 学习成果, 并进行项目的自评和互评。本节课既是一次对知识与数字化学 习的系统梳理,也是一次深度研讨与交流。 对应教材 粤教版 必修 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 设计者 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1. 本节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 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 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 势。 在运用数字化工具完成实验探究的活动中, 理解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 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本节对应的学业要求 A-3: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A-4: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 学习与创新) A-6: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信 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 A-8: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 3. 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信息技术必修 1 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第 3 课时, 将带学生 学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的教学内容, 本节以培养学生信息素 养为目标, 以知识技能为载体, 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 开展自主、协作、探究 学习。让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 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过程, 通过整合 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 通过交流和对比各个不同项目的数字化学习任务, 让学生 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节课是各小组总结通过项目探究实验发现知识的过程, 以及围绕该项目相 关的数字化学习任务, 进行展示并进行自评、互评。本节课既是一次对知识与数 字化学习的系统梳理,也是一次深度研讨与交流。 (二)本节对应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 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 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 有意识地 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计算思维:按照问题解决方案,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或方法获取、组织、 分析数据,并能迁移到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 据需要合理选择。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 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 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信息社会责任:正确认识现实社会身份、虚拟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合理使 用虚拟社会身份开展信息活动。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 积 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 (三) 目标分析 1. 项目目标 本节通过“数字化学习开启高中学习新模式 ”项目的成果交流和评价, 组织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自评互评, 让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能够描述数据、信 息、知识与智慧的相互关系,感受利用数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