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5865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6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72774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一轮,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一轮复习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1 6月浙江选考10·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2022 【乙】29·思想解放 【甲】46·府院之争 7湖北·从帝制到共和 8广东·新文化运动 26浙江1月·新文化运动 20湖北·历史中的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7山东·李超的新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23 【新课标】 30.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 29.民族工业的发展 山东.5民族工业的发展;山东.6新文化运动; 湖北.8民族工业的发展; 高考考情分析 历史时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3—1928)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2—1916) (1916—1928)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12.1—1912.3) (1927.4—1949.4) 北洋: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军阀: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甲午中日战争后,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一、政治—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政治—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袁世凯复辟帝制说明了什么 袁世凯就职 “宋案” 解散国民党 《中华民国约法》总统制 中日民四条约 复辟帝制 取消帝制 破坏共和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中华革命党 护国战争 维护共和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袁复辟帝制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违背历史潮流 “二十一条”的签订体现了怎样的国际形势?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概括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出卖国家权益。民主与专制不断较量。 (1)原因 ①内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②外部:列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扶植代理人。 一、政治—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2.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 张勋 (2)特点 ①政治上分崩离析 府院之争:1917年,继任总统黎元洪(美国) 总理段祺瑞(日本) 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最终失败。 总理段祺瑞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护法运动 1、时间:1917年8月—1924年1月 2、目的:捍卫《临时约法》和国会 3、结果:孙中山联合地方实力派发动护法战争,以失败告终。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年) “府院之争”背后反映着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角逐 一、政治—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2.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 (2)特点 ②军事上军阀割据混战 ③外交上,1917年参加一战 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等《两岸新编中共近代史》 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影响: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一、政治—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2.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