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6290

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3725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三上,学期
    常德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试题 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石器时代,江淮地区用玉器随葬比较常见,玉器中除珠、管、饰外,镯、环、璜、玦较多,此外还有鱼、龙、鹰等特殊器形。在凌家滩、薛家岗遗址中出土大量玉器,其墓葬中存在随葬用玉不等的现象。据此可知( ) A. 崇玉佩玉葬玉深受先民喜爱 B. 江淮玉器制作技艺领先其他地区 C. 新的社会行为规范正在形成 D. 遗址应处于早期奴隶制国家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题干“江淮地区用玉器随葬比较常见,玉器中除珠、管、饰外,镯、环、璜、玦较多,此外还有鱼、龙、鹰等特殊器形。在凌家滩、薛家岗遗址中出土大量玉器,其墓葬中存在随葬用玉不等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器在墓葬中出现就是一种礼器,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说明当时阶级分化,最高权力出现,新的社会行为规范正在形成,C项正确;材料强调玉器随葬品代表的阶级分化,无法说明深受先民喜爱,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无法得出江淮玉器制作技艺领先其他地区,排除B项;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阶级社会),而凌家滩、薛家岗遗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2. 据史书记载,吴公子季札,通晓《诗》《乐》。戎子驹支对历史和现实政治了如指掌,并且能赋《诗》言志。晋文公之舅狐偃深明大义,精通历史,学识过人。这说明( ) A. 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B. 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到华夏民族 C. 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 D. “百家争鸣”辐射周边各民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吴国公子季札、戎子驹支、晋国狐偃都是少数民族贵族,他们都精通儒家经典,说明儒家思想对周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各族逐渐融入到华夏民族,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排除A项;材料反映周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并没有体现“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提到了儒学,没有提到其他学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 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免除学生徭役,学优者有的还授以官职。武帝开发西南夷时,蜀人司马相如发布了著名的《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两篇文告。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 B. “用夏变夷”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略 C. 巴蜀读书人致力国家统一 D. 西汉王朝实现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景帝年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学优者有的还授以官职,这有利于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观念,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A项正确;“用夏变夷”指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但材料未体现它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略”,排除B项;材料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而不是巴蜀读书人致力国家统一,排除C项;材料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其后续效果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 (忽必烈)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中统元年(1260年)设劝农官,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这反映了元代( ) A. 中央强化对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