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716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77788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5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课时   丁肇中 01 理解并积累“缅———“彷徨”等重点词语。 02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课时目标 导 入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知人论世链知 【一】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74年,他和他的实验小组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丁肇中将新粒子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命名为“J粒子”。 走近作者 丁肇中 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 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四个月,收到来稿近千篇。征文评委会评出两篇特别荣誉奖,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的《怀念》是其中一篇。1991年10月18日,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 探寻背景 格物致知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中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大学》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致知”两个词语而可供参考含义,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链接知识 基础梳理 【二】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瞭望( ) (2)缅怀( ) (3)探讨( ) (4)袖手旁观( ) (5)不知所措( ) (6)格物致知( ) (7)jī( )变 (8)jiǎn( )讨 (9)探chá( ) (10)pánɡ huánɡ( ) liào miǎn tǎo xiù cuò gé wù 激 检 察 彷徨 读一读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瞭望:_____ (2)缅怀:_____ (3)修身:_____ (4)清谈:_____ (5)正心:_____ (6)齐家:_____ (7)袖手旁观:_____ (8)一帆风顺:_____ (9)不知所措:_____ 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 端正心性。 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记一记 词语 彷徨 徘徊 同 异 例 ①面对雪灾,我们必须积极抗灾减灾, 只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灾难。 ②我 在就业与升学的路口,不知如何选择。 3.辨析词语。 都有“犹疑不决”的意思。 “彷徨”一般指不知怎么做。 “徘徊”一般指在几个(目标)之间难以抉择, 还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彷徨 徘徊 初读感知 【三】 朗读课文 听名家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怎样理解标题中的“格物致知精神”? 答案———格”,推究,探察; “致”,获得。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初读思考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举例说明在古代并未重视 “格物致知” 理清结构 1.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别人怎样嘲弄他,他都神情淡然,袖手旁观。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这孩子喜欢格物致知,打破砂锅问到底。 当堂检测 √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合语境。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该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