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卷网-) 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 测 试 卷 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 )。 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来源于书本知识 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 )。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人类的科学实验 ④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列选项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有( )。 ①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理解不符的一项是( )。 A、实践是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B、实践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新工具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①从实践到认识 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③从认识到实践 ④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解错误的是( )。 A、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 B、认识本身不能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C、客观事物作为认识的对象不可能回答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相符合的问题 D、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体现了( )的哲学道理。 ①改造世界是为了指导认识、服务实践 ②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③赵括的“认识”从书本中来,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它给我们以知识和智慧 ④“纸上谈兵”被用来形容赵括空谈理论,而缺乏实践运用中的验证、发展与完善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体现“知行合一”的是( )。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源自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先生的《日知录》。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引用了这句话。以下与之表达的意义相符的选项是( )。 不能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而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D、同心同德,埋头苦干 毛泽东1937年在《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发是( )。 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 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依据 D、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以下体现了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观点的有( )。 ①刻舟求剑的故事 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③我国的总布局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发展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以下属于本质的表现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 、北极冰川加速融化 C、闪电先于雷鸣 D、 万有引力 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分别指(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假象”和“真像” D、“主观”和“客观” 下列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善于观察事物现象就能发现事物本质 ②现象是易变的,而本质相对稳定 ③不同本质表现为不同现象 ④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④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眼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