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65959

【教学设计】纵然失意 心亦向阳 初中语文 韩愈群诗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184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纵然,失意,心亦,向阳,初中
  • cover
【教学设计】纵然失意 心亦向阳 韩愈群诗教学设计 【议题及分析】 议题名称:韩愈诗中的“怀才不遇” 议题解读: 中国古代文人多怀有兼济天下的理想,他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准则和道德信条,希冀着一朝选在君王侧,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唐代诗人也毫不例外,做过致君尧舜、治国安邦的英雄梦。他们大都胸怀理想,志向宏大,在主观上绝不愿如芸芸众生那样默默无闻于陋巷,碌碌老死于乡间。然而事实上,真正能在仕途上获得较大成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诗人却是极少。翻开唐朝典籍,我们就会发现,“怀才不遇”情结困扰着诗人的心灵,“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白居易一语概括了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的共同命运。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然其仕途 之路极为不顺,大半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其著《马说》,被世人称作“怀才不遇”的典范之作,这种“怀才不遇”情结在他的诗作中也多有体现。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他又是个正义凛然的大丈夫,在政治上不向权贵低头,而是敢于发声。即使忠而被贬,也不堕其志;纵然失意,心亦向暖阳!他的处境和人格志向是唐朝时期诸多有才有志之士的缩影。学习韩愈的感怀不遇诗,进而走近他,感其人生之不幸,叹其仕途之不顺,赞其内心之坚韧,敬其心态之达观,对中学生面对成长中的逆境与挫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选文篇目及来源】 《晚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课外古诗文 【文本解读】 文本组特质: 《晚春》写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49岁),官场上不得志,遂借此诗来表达心中慨叹之情。此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百卉争艳、生机勃勃的春风图,拟人化的手法使景物充满情趣,传达出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于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因上书劝谏迎佛骨劳民伤财,结果触怒了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忠而被贬却九死而不悔,仍然“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时年韩愈38岁。他和好友张十一(张署)同被贬谪,诗人有感而作此诗。看到眼前石榴花低调、孤独的盛开,用美丽静静装点在日常生活里,这正是诗人自己心境的写照:即使怀才不遇,即使没有施展抱负,也保持自己的本色,省得与腐败官员同流合污。 文本与议题的关系: 这三首诗都是韩愈仕途不顺时所作,都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绪,也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政治清醒、老而弥坚、忠而被贬却九死不悔的高尚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2.品读探究,了解诗歌特点,感悟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3.反复吟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 了解诗歌特点,感悟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01印象韩愈 引出议题 1.回顾《马说》,导入新课 围绕《马说》展开提问,请学生说出诗人创作此文时的情况,并说说对诗人 的主要印象。(板书:韩愈 怀才不遇) 屏显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黎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