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66255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三下 1.1《多彩的节日》 教案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35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三下,多彩的节日,教案
  • cover
《多彩的节日》 教材解析: 本课教学内容面广而量大。而教材只有图和少量的文字,比较单一。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以及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喜爱。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读起来节奏感、韵律感强,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为我国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感到自豪,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感受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收集的资料等方式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通过小组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节日,了解节日的时间和主要习俗,能分辨公历和农历;知道我国传统节日一般都伴有不同的传说,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民间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拓展知识面,掌握更多的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感受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本课的话题很感兴趣,但所了解的知识有限,也不够深入。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以教材和教师的补充讲解为主,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知识面也较窄。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收集节日资料进行汇报交流,其间教师再以信息技术形式(与节日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古诗等)辅以补充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跳出教材,丰富教材内容的信息量,使教材更具体、丰厚、直观,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个体现。 方法策路:1、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图书、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解决疑问,体现自主性。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同时引导学生展示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小组协作学习:对同一个问题经过互相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全面认识,体现协作性。 教学预设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你们和家人都一起过哪些节日?你们说到的这些节日,有一些是国际上的节日(比如:儿童节),有一些是我们国家建国以后才有的节日(比如:国庆节),而有一些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节日,我们管它叫———传统节日。你们都猜对了,这些节日在今天学习的课文中也都提到了,咱们赶紧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由看图片猜谜入手,将同学们带入情景,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传统节日 (一)中国是一个传统大国、礼仪之邦,那自然我们不能忘记祭奠我们的先祖,清明节和端午节就是祭扫先人的节日。 启发思考: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文中关于这两个节日的描述。想一想这两个节日有什么不同?(板书:清明节、端午节) 预设:清明节扫墓是为了纪念逝去的先人、长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讲解:清明节在春天,不仅是个节日还是个节气,人们在祭祖之外还会出门踏青、插柳、放风筝、吃青团。端午节是在夏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除此之外端午时节蚊虫盛行,因此人们还会佩香囊、避五毒、饮雄黄酒等。 (二)提问:七夕节是为谁而过的节日呢?找一找答案。 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