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70903

【学霸秘籍】八(上) 2 短文二篇-初中语文-文言文-尖子生创优课堂笔记(pdf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61474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pdf,课堂笔记,创优,尖子生,文言文,语文
  • cover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作品,明确主题写法 一、作者作品 色,并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陶弘景(456一536),字通 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 本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全文无一句之 思想家。他曾担任诸王的侍 虚,无一字之冗,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自然 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后称 之美。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 茅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 人以具象。“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 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 跃”,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交”“乱”“竞”几个八 年 相”。著有《陶隐居集》。 副词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 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 册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 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课文全析 全面解析课文,漫画图解重点 山川 之美, 古来 共谈。1 1以感慨发端,这里的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 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 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 交 的人。 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 辉0。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青 林 翠 竹,四 相辉映。 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 2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 时2俱备。晓 雾将歇③,猿鸟 乱鸣; 夕日欲 俯察两种视角,用笔洗练。 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 颓,沉 鳞5竞6跃。3 实是欲界⑦之 仙都8。 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3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 ②四时:四季。③歇:消散。④颓:坠落。⑤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1 描绘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 ⑥竞:争相,竞相。⑦欲界:指人间。⑧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63 ·短文二篇· ⑨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一433),他承袭祖父谢玄 (343一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⑩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 意思。 评析:作者借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了自已与自然融合的生 命愉悦,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作品,明确主题写法 一、作者作品 而又自有风格,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苏轼(1037-1101),字子 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 本文记叙了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 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到承天寺找好友张怀 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民,两人一同在月光下的庭院中散步的情景。 级 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 短短八十余字,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赏月的欣喜以及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 本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见“月色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 入户”则“欣然起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念 一派,对后世影响巨大,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显露出作者微妙变化 其书法能自创新意,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 的思想感情。结尾更是用“闲人”表达了作者在 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师从文与可 逆境中的旷达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