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8493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56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岳麓,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时 教 案 课 题: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 型: 新 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目标: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知识与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标志;电器产品 的发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子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电讯时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经济、科技条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整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认知生产、技术、科技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运用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体验,理解有关电的发明的基本原理;联系生活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探究欲和感悟科学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爱迪生等发明家取得成就的客观、主观条件,分析个人成功的要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技、勇于探究的精神。 批注: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理解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科综合法、联系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人类何时进入蒸汽 时代?”复习旧知识。然后指出,这节课要讲的是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电灯照明,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科技革命”。【新课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条件及主要标志,学生进行归纳。二、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这一目,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直接学习“电气时代”这个历史概念,应尽力增加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1、电力的使用(1)可提问学生:“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器? 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电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出示问题:请你说一说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工业:重心:轻纺工业转向重工业,出现电气、化学、石油等。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发 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 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取代蒸汽,进入“电气时代”。那么“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3)请学生比较“使用电力生产的工厂比 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哪个更先进?”使学生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生产也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由于课文中没有蒸汽动力工厂生产的材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结合现代工厂使用电力生产的了解,进行对比,得出结论。2、“发明大王”爱迪生这一目,一方面需要了解爱迪生做出的 重要贡献,如发明有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等。1879年10月21日,利用耐用炭丝灯泡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另一方面着重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通过故事会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多科学家的事迹。教师可投影资料框中爱迪生的名言,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三、电讯业的兴起教学中要结合观察书中插图,联系课外 的一些知识,了解通讯工具的发明,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简单了解就行,不必过多介绍。【巩固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