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92578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年基础模块)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4130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世界历史,基础,2023年,高教,异构,同课
  • cover
第 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案(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的主要成就,认识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的历史,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6-9世纪日本吸取中国文化,进行了改革———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以后发展过程中社会出现了武士阶层,随之形成了幕府统治的局面,天皇大权旁落,而武士道的价值观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6世纪末7世纪初适应阿拉伯半岛的形势需要,伊斯兰教应运而生,利用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走向了统一,并以此进行了扩张,形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拉伯创造的阿拉伯文化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1)认知能力: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应已经接受了一学期的职高历史教育,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认知结构:初中九年级上册教材已经涉及本课的内容,因此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阿拉伯,日本的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具体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完整,具备自学整理本课基础知识的条件。但是对于 (3)在知识繁杂的同时,也更为分散,不利于形成整体的世界观念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本课的内容更加抽象深入,体量大,难度高。 教学策略: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用史料、图片等方式,在深度挖掘历史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以期落实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兴起的过程; 2、理解阿拉伯文化作为东西文化桥梁的作用; 3、了解日本大化改新如何建立中央集权,以及幕府政治的基础和特点; 4、联系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当时在东亚文明中的地位。 五、重难点 重点: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对日本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 大化改新后社会性质的变化;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六、教学过程 一、阿拉伯帝国 首先出示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地中海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并结合经纬度,以及气候图,分析阿拉伯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知道,①半岛内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西部和南部即红海沿岸的平原和山地则 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②阿拉伯半岛是一大块高原,绝大部分为沙漠和草原地带。以游牧方式为主。 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引入游牧民族必备的自然环境,水源以及牧场,展示其各部落之间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社会矛盾十分激烈的现状。 设置情景,追问学生面临这样的社会现状,作为底层百姓,有何基本诉求。由此,引入“统一”的话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阿拉伯地区,寻求统一的途径,并予以展示。 追问学生,这一时期,还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早期阿拉伯人信仰多神教,每个氏族部落都有其崇拜的自然物和偶像,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严重障碍。 设置疑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引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出示材料,展示穆罕默德的基本生平的基本材料,并引导学生阅读,找到关键信息。 展示伊斯兰教的创立历程,以及基本信仰。因为其基本教义信奉安拉一人,由此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出示材料,并总结伊斯兰教的主张,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伊斯兰教以一神崇拜代替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氏族部落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