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02332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讲义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068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化,纲要,历史,中外,必修,讲义
  • cover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程朱理学内容及影响。 2.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的变化与儒学的复兴。 【单元导读】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迨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立意】 本课以反映两宋时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为主,同时也考虑了多民族国家的特色,随带提及了元朝的相关内容,少数民族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可忽略。辽夏金元几个政权,其重要性在于推动了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以及政治中方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分离;同时,征服战争与和平交往,加强了边疆地区与中原的联系,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它们因俗而治或兼顾不同民族的统治制度、政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时空坐标】 【历史解释】 1.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形态、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状态。 2.榷场贸易:是指辽宋夏金各政权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除战争时期,通常会相互约定,定期开设,受官方严格管控,官府有贸易优先权,并且对民间交易货物进行检查并收税,军用物资如马匹、铜铁等皆在禁止交易之列。榷场贸易和民间走私贸易共同成为各政权之间经济交流的途径。 3.理学:是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理学的出现,推动儒学走向哲学化和思辨化。 4.宋学:北宋时期,与传统儒学治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的新儒学蓬勃发展,后人称为“宋学”。宋学大体形成于仁宗时期,代表人物有欧阳修、范仲淹等,他们的治学特点是贬抑汉唐注疏,不重章句训诂,而力图通过讲论形式探索经书义理,把握其中的精髓和实质;提倡经世致用,强调学术要服务于现实。 【知识梳理】 一、经济的发展 【学习聚焦】宋元时期的经济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一)农业的发展 1.耕作制度: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的增长。南宋从越南引进高产的占城稻。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灌溉工具:使用高转筒车和水转翻车,推动农业发展。 4.人口增长: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据推算,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5.农书著作:宋代农艺学家陈尃所著《农书》,总结两浙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元朝农学家王祯所著《农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进行系统总结研究的著作。 【深化拓展】宋代租佃制的发展 由唐至宋,租佃制取代了魏晋南北朝的部曲佃客制,成为社会上除自耕农之外最常见的土地经营方式。租佃制是一种人身隶属关系相对宽松的剥削制度,租佃制下的劳动者称为佃农,他们有较多的人身自由,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并且大多是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