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0426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课件+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份打包)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79424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打包,2份,发展,曲折,资本主义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徐州高一检测)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鹏运建议允许民间开矿,清政府接受了该建议。结合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896年初”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 答案:C 2.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确定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然后依据材料“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可知C、D两项是清廷的意图;由“欲图商务流通”可知要发展民族经济。由“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可知A项不是清廷意图。 答案:A 3.(2015·开封高一联考)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1家 484192锭 2016台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解析:此表仅反映20世纪初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比较可了解到此时华商企业的规模比外商企业规模大,因此排除B项;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材料并未反映出,从时间上也可予以否定;A项要注意时间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开始的。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C 4.(2015·兰州高一联考)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题中“1916年”恰好处于1914年至1918年“短暂的春天”时间段,外国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侵略东方,故A项正确;国民政府重视是在1927年至193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经营理念创新也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16年处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局并不稳定,故D项错误。 答案:A 5.对下面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从图表信息看,从1913年到1919年,中国进口值呈下降趋势,出口值逐步增加,注册工厂数逐渐增加。这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企业发展迅速,这是“实业救国”的思潮推动的结果,故②③正确。图表无法体现民族企业规模如何、资金多少,故①不正确;此时,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④不正确。因此选B项。 答案:B 6.(2015·保定高一检测)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