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04710

重难点16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25811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2024年,新高考,专练,难点,重点
  • cover
重难点16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目录 核心知识脉络图详览 命题点与易错点解读 常考重难点概念突破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 1.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消费创造供给,国家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主张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失灵不等于国家不干预经济 解读:凯恩斯主义出现于1936年所以它不能是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它的成功是因为70年代以前始终存在生产过剩的局面,刺激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它的问题也在于过度强调刺激需求,导致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因此在滞胀危机之后被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所取代。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家干预经济就不再有用。 2.农业经济危机是供给不足,工业经济危机是供给过剩。 解读:农耕社会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遭到天灾人祸的影响,导致的供给不足,恢复的方式一般是休养生息。近代工业社会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生产能力增强,这样的危机基本不复存在,(当然,由于分配不均衡造成的局部供给不足的人道主义危机依然存在)生产者过度生产追求高回报导致的供给过剩成为常态,解决的方案一般是刺激消费,这里的刺激分为两种道路,一种是凯恩斯主义的直接通过提升消费能力刺激,一种是供给学派的通过刺激供给升级产生新消费。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战后金融秩序的稳定,同时造就了美元霸权。它的瓦解一没有导致金融混乱,二没有削弱美元地位。 解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基于二战造成的国际金融体系崩坏,英镑不再具备国际货币的能力的情况下建立的,所以出现新的国际货币就不可避免。美国在当时经济实力最强因此美元获得了超级霸权地位。但是固定汇率制和石油危机导致了美国不再愿意维持旧体制,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美元依然是国际世界最通行的国际货币,黄金只能作为普通商品和价值储备存在,美元的地位依旧稳固。 4.二战后是凯恩斯主义盛行;滞胀危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凯恩斯主义失灵; 解读: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原因是军事订单和基建订单主要由政府创造,各国都需要政府来刺激经济恢复,福利国家也是政府主导建立。而滞胀危机是政府的刺激手段失灵,所以凯恩斯主义不再受到追捧,同时美元不再愿意承担固定汇率义务,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也瓦解。 5.战后经济模式,英德相比德国福利较好,日法相比法国公有化程度高。 解读:这是基于教材知识的简单梳理。英国叫混合市场经济更多侧重私有化减轻政府负担,德国叫社会市场经济更侧重改善福利刺激消费。法国叫计划指导型经济,推行了大规模的企业国有化,日本叫政府主导型经济,是通过政府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出口。 6.国际格局变化包括维也纳体系瓦解、凡华体系建立、雅尔塔体系建立、苏联解体等;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非格局。 解读:国际格局描述的是相对稳定的国际状态,维也纳体系、英国称霸、凡华体系、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这样相对长时期稳定的状态我们才能叫国际格局。多极化是始终波动的,除了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相对稳定之外,各个力量体的变化波动性很大,所以只能叫趋势。 7.马歇尔计划不仅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还促进了西欧的联合。 解读:马歇尔计划的初衷是拉拢西欧抗衡苏联,所以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美国的确实实在在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苏,并且推动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一个联合的西欧对战后初期的美国来说是符合国际战略的,只是随着欧洲联合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才和美国有了一定的冲突。 8.多极化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谈判和协商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 解读: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逐步增强,冲突也逐步增多,各殖民国家解决冲突的主要方式是在战场上一决雌雄,然后签订条约维持双方接受的状况。但是一战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