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06776

第17课《壶口瀑布》 同步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424409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壶口瀑布,同步,教学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你去过壶口瀑布吗?你眼中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 视频导入 17 壶口瀑布 1.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重点) 2.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游记的典型特征。(重点) 3.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难点) 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学习目标 壶口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黄河就是一条卧伏在中原大地的黄龙。它生性暴虐,荼毒生灵。大禹为制服黄龙,在晋陕峡谷之处的龙门发现了降伏这条恶龙的好去处。龙门断崖绝壁,将暴龙引入此门,犹如瓮中捉鳖,降伏暴龙将易如反掌。不料峡谷的进口处有一巨石挡道,不能顺利将黄龙引入龙门。大禹当机立断,用神斧砍开巨石,只见天崩地裂的巨响后,巨石一分为二,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这就是现在的“壶口”。 壶口得名的由来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 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壶 口 瀑 布 形 成 的 原 因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中, 巨大的水流拢成一束,奔泄于十里龙槽,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梁 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作者简介 读准字音 推搡 sǎnɡ 驰骋 chěnɡ 寒噤 jìn 雾霭 ǎi 旋涡 wō 出轧 迂回 yū 汩汩 ɡǔ 潺潺 chán 怒不可遏 è zhá 霎时 shà 弥漫 mí 挟而不服 xié 湿漉漉 l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 2-5 6 简介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一( ): 二( ): 三( ): 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概括黄河伟大的性格,赞扬民族精神。 整体感知 1、壶口瀑布地点在哪里?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作者详写了哪次经历? 第一次 雨季 第二次 枯水季节 略写第一次经历  详写第二次经历 晋陕两省边境 ;  两次。  整体感知 (一)初见壶口 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作者听见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听觉: 涛声隐隐如雷 视觉: 雾气弥漫 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浪沫横溢 感受: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可怕、吞没 涛声如雷、雾气蒸腾、气势磅礴 (惊心动魄或胆战心惊) (二)再见壶口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季节 声 势 景 雨季 旱季 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 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哀哀打漩、如丝如缕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凝重”“猛烈”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略写 远眺 详写 近观 描写更细致 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等 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什么? 合作探究 联想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