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09513

第9课《坚持依宪治国》第1框《坚持宪法至上》-【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精品课件

日期:2025-04-0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854002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用,精品,课堂,同步,职业道德与法治,中职
  • cover
(课件网) 职业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件 基础模块 第三单元 增强法治意识 “法者,治之端也。”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不仅需要道德还需要法律。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前言 第9课 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学习本课,我们将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了 解宪法实施的意义、宪法监督制度,领会宪法与生活的关系,自觉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导语: 视频导入 宪法守护我们的一生 目 录 第9课 坚持依宪治国 第一框 坚持宪法至上 0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02 宪法的基本原则 03 宪法的主要内容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框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部分 阅读与思考 说说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吗? 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如果与宪法相抵触,是依据宪法还是普通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兵役工作……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条:“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微视频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具有根本法和总章程的地位 宪法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我国所有的法律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相关链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尚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迎来了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于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三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 2004年、 2018 年五次修改。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具有根本法和总章程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的作用 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具有强大生命力。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