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0959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58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岳麓,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 cover
课 时 教 案 课 题: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 型: 新 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目标:知道南北朝的更替;通过北魏孝文 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3、通过学习 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讨、联想比较法,了解北民南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知识;认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肯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必要性;认识到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必定会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批注: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阅读、探讨、联想比较法、历史情境体验法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后,教师过渡:三国鼎立的局部 统一是历史的进步,这种局部统一又为后来西晋统一南北提供了条件。但西晋在全国的统治只维持了短短的3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之后中国社会又如何发展?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一起来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寻找答案。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充分准备: 1.4 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定都 平城 。他们长驱直入中原,于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趋势。2.北魏 帝时 ,把都城迁到了 后,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3.北魏孝文帝即位之初,北魏吏治混乱,财政困难,而且受到北部 人的武力 威胁。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 、推行 等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改革是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 ;官员及家属必须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把皇族的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与 ;采用 ;学习汉族的 ,尊崇 ,以孝治国,提倡 的风气等,这些措施有利于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 。4.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这五个王朝统称为 。二、预习成果展示(自主进行:小组展示,矫正、评价)三、课堂探究、展示、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组际交换、评价、矫正):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 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四、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看书或背诵)知识网络构建 教学(后记)反思: 西晋统一南北: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 东晋和十六国 东晋: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十六国:西晋末年后北方的十五国和西南的成国总称十六国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时间:439年 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内容: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意义: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 ③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周统一北方: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又演变为北齐和北周。最后,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