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12277

3 短诗五首 教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40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诗,五首,教案
  • cover
3短诗五首 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重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中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重点)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难点) 4.通过小组内讨论探究,揣摩、品味关键性词语、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研究品析法;3.意境想象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中国白话诗歌之先河。这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月亮、风雨是常见的事物,但它却成为许多文学家讴歌的艺术形象。月亮、风雨在诗人的笔下有什么不平凡的地方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些诗人一起走进那些看似平凡的诗句,一起去探寻诗句背后的故事。 新课讲授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2.背景链接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诗人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风雨吟》写于1941年12月。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风雨》一诗的立意很新颖,它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 《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由于聂鲁达认识到原子时代的危险,也为了与他大多数诗歌中预言的声音保持一致,在他晚年出版的两部书《世界末日》(1969)和《烧红的剑》(1970),以及去世后出版的诗集《2000》中,都把启示作为作品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朗诵诗歌 这个环节由学生自由朗诵感悟,熟读诗歌,初步感受,为下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1.漫漫màn màn: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长夜。路途~。 2.装饰zhuāng shì:1.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