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1.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机械能转化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本节课教学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两部分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充分讨论生活中的荡秋千、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的高度、速度的变化,观察并分析“滚摆”上下运动过程中的高度、速度变化,从而交流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探究,并利用多媒体,采取动画、视频等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教师起引导组织作用,尽可能让学生合作探究,总结规律。“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这部分内容要很好地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已经学过能的概念,能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分析物体动能的大小变化。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求知欲更强,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未知知识及方法:因为学生对于动能、势能之外的能量,如热能、化学能、内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都比较陌生,所以对于这些能量之间发生的相互转化需要老师给予丰富的认知素材,并通过视频、实验、联想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建立情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机械能与其他能量之间可以转化、机械能可以守恒等。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4.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5.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核心素养 能列举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例,通过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通过科学探究、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思想,在用机械能守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从守恒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和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使用水能和风能的概况以及在使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关注能量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节约能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难点:1.在实例中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水力发电的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回顾复习 1.物体的动能与 和 有关。 2.势能包括 和 。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和 有关。 4.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 学生分组答题,之后纠正有问题的答案。 温故知新。 环节二:导入新课 视频和图片———过山车、射箭、滑梯、摆球在脸前摆动、荡秋千。 引入:这些物体的动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还有什么能量发生变化了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分析、交流,得出物体动能变化过程中,势能也发生了变化。得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通过视频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环节三: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1)视频:荡秋千情境。 (2)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单摆的运动。 提问:摆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怎么变化 为什么 还有什么能量发生了变化 观察这两种能量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3)学生活动1:讨论卫星在围绕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