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24252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394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历史,第一,纲要,中外,必修
  • cover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整顿行政,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建立地方行政组织;晋国晋文公在地方设县,任命官员处理民政;楚国削弱族权,加强王权,构成庞大的官僚机构。这些做法( ) A.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B.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有利于地方基层自治 D.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2.先秦原始儒学注重伦理的双向性,虽有"尊尊"之等级,实无"尊卑"之贵贱;汉代儒生推崇《左传》深于君父之义,以秦制律令体系的"尊卑"取代了《春秋》的"尊尊"。这反映出西汉儒学( ) A.抛弃了儒家核心思想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完善了纲常伦理体系 D.肯定了秦朝的政治统治 3.《礼记·王制》中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孟子·告子》:如果出现异动,“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A.天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B.西周诸侯国的卿由周王派遣、选拔和任命 C.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 D.诸侯成为镇压殷人反抗的重要政治力量 4.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的《语书》,是南郡守腾在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对原楚地县、道官员发布的告示。其曰:“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殿(也)。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佚)之民不止。”这反映出,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是( ) A.六国贵族的激烈反抗 B.政治和文化认同的薄弱 C.法律损害百姓的利益 D.地方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5.从发现的商代铸铜遗址来看,铸铜作坊主要分布在都城遗址和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一般的村落遗址中基本不见。都城遗址中的铸铜作坊在规模、铸造技艺、生产铜器的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商代 A.官营手工业集中在都城 B.手工业文明相对发达 C.社会各个阶层等级分明 D.都城的经济职能突出 6.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 A.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B.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C.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 D.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 7.下表是史书中关于秦国君主的部分记载。据此可推知( ) 秦国君主 记载 秦穆公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孝公 提出要“成帝王之业” 秦惠文王 张仪劝惠文王“以成伯王之名” 秦武王 “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 A.秦国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 B.秦国历代君主尚贤尊王 C.秦统一天下具有历史基础 D.秦国战略中心向西转移 8.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主张“名正言顺”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秩序 B.有利于奴隶制社会的稳定 C.反映了孔子的仁爱思想 D.维护奴隶制社会等级秩序 9.有学者对上海博物馆所藏东汉画像砖、画像石进行整理。对以建筑对主题的汉画像砖石展开了分类研究(如下表)。由此推知,这在实质上体现了 出土地 类型 滇北与四川 陕北与晋西 江苏 山东 住宅 8 29 64 86 门阙 46 10 23 49 水榭 0 0 1 8 桥梁 0 0 4 23 (注:门阙是指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座塔楼组成的出入口) A.山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B.汉代民间厚葬之风盛行 C.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动 D.田庄经济模式较为普遍 10.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