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一阶段 目标确立依据 ) 一、单元关系图 二、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单元内容在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属于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中主题活动,有以下叙述: 学段目标 在主题活动中认识货币单位,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2.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主题活动2:欢乐购物街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学业要求: 欢乐购物街。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认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的关系;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形成多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教学提示: 本学段本学段的综合与实践,涉及货币等常见量的认识。应当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知道货币价值,丰富对量的体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除了包含对常见的量的数学知识要求,还要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例如,“欢乐购物街”,不能将教学目标仅聚焦在“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应考虑将“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等作为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 主题活动的设计提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例如,“欢乐购物街”,可以设计4学时完成:第1学时回顾生活经验,认识人民币;第 2~3 学时筹备、开展购物活动,可以与学校“数学节”或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整合;第4学时反思、评价购物活动的收获,积累反思与交流的经验,拓展金融知识。 主题活动的评价是综合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对照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例如,“欢乐购物街”,活动之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确定学生的课前知识基础和经验。第1学时,评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第 2~3 学时,设计学生自评工具,指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活动过程;第4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互评。 (二)课标分解 1.课标解读: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什么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具体是指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学到什么程度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具体是指: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及特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面值2分,5分,5角的硬币,认识第五套人民币各种面值的纸币,能进行人民币的兑换,能进行相同单位以及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简单计算。 怎么学 通过组织跳蚤市场买卖活动,经历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课外实践及调查商品的价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提高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课标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是: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 量感 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能进行换算。 根据生活中的实物的价格,能选择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