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24929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表格式)

日期:2025-04-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6397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2023-2024
  • cover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一阶段 目标确立依据 ) 一、单元关系图 二、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单元属于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以下叙述: 1.学段目标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能辨认物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2.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图形。 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业要求: 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提示: 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这两类图形的关联,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课标分解 1.课标解读: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什么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图形。 在图形认识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具体是指: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学到什么程度 “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具体是指:能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怎么学 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会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从课标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是: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 空间观念 在情境中对空间物体的形状、大小的认识,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2 几何直观 运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3 模型意识 1.经历生活线-数学线-思维线的探究过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观察、猜测、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图形的特征,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体会初步的模型意识。 2.“观察物体-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 4 应用意识 1.利用本单元的知识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2.得出结论后,实例验证的必要性。 三、教材分析 1.纵向分析———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 承上 起始 启下 ) ( 前内容 (一年级) 学生已具有观察物体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认识了简单的立体图形。 ) ( 后内容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 ( 本单元内容 (二下第五单元) 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形状的学习。 ) 2.横向分析———对比各版本教材明确教学核心要素(通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在编排上的共性与区别,可以进行选择有利的数学学习素材,以了解编排的变化,把握重难点,达成目标) ( 相同点 ) ( 不同点 ) ( 1.主题情境 :人教版设计的情境有是小红、小丽、小亮、小明四个小朋友观察一个熊猫玩具,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北师大版设计的情境是淘气、笑笑、妙想三个小朋友一起观察一个长方体,想一想下面的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人教版和北师大、青岛版的情境都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