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感知媒体编码》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要求】 根据学习、生活中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字设备来采集图像、音频等数字资源,并通过 计算机网络把这些数字资源进行分享,同时在采集数字资源的过程中感知到媒体文件的编码 原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省编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程,本单元共有五节课,本课为第二节课, 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数字的类型和多种用途。本课让学生学会对数字资源进行复制 和采集,也为后续对数字资源进行分类和应用打下了铺垫。 【教学目标】 1. 掌握在不同数字设备间复制数字资源的方法。 2. 在采集数字资源的过程中感知媒体文件的编码原理。 重点:掌握在不同数字设备间复制数字资源的方法。 难点:感知媒体文件的编码原理。 【核心素养指向】 1.信息意识: 了解数据的作用与价值,合理使用数字身份,规范地进行网络信息交流。 2.计算思维: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问题划分为多个可解决的小问题,通过 解决各个小问题,实现整体问题解决。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借助信息科技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展示、交流,尝试开展数 字化创新活动,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创新、分享传播的优势。 4.信息社会责任:用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网络交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他们是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本身便和“在线 ”、数字化密不 可分,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浓厚,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意愿。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 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简单操作方法,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文字的输入水平有参差,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用过 ”的数字设备的经验中认识“有 用 ”的思想方法,应提供相应学习提示以保证本课的正常开展。 【设计构想】 1.整体设想 本课以真实情境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制作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稿。学生通过该主题活动 的学习,体验了通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文本、图像创作作品,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 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2.教法学法 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一份宣传稿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完 成一份宣传稿需要哪些步骤,开展小组讨论,总结有效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引导学生一步 步完成作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和完成制作。 3.情境与任务 学生相互交流,制作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稿。 4.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了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整合,并在教师的引导 下一步步完成任务,最终创作出一份完整的保护环境的宣传稿。 5.核心素养的落实 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结合一个个的任务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另外,利 用微课进行教学,能让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渗透着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德育的教育,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6.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老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做评价。组员间评价:小组成员间对各自 的讨论、交流和计划完成情况做评价。作品评价:教师和同学对每小组的计划打分。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计算机网络教室 2.麦克风一个 3.资源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任务(各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写出一个 环节的设计意图, 包括:本环节学生 学习情况的检测,核心素养的渗透,重难点的落实) 用时 (单 位:分 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 ,引出主题———制作 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稿。提问:一份完整的宣传稿需要 观看视频;说一说一份完整的宣传 稿包含哪些内容。 播放短视频,抓住学生 眼球,让学生感受到环 境污染会对人类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