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34538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课件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61140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
  • cover
(课件网) 式 微 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 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乐调、创作者、地区各不相同。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具见《通志序》)赋指平铺直叙,比即比喻, 兴指先言他物,再借助联想引出作者要写的事物。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 比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兴 了解式微 本诗出自《诗经·邶风》。 微,昏暗。 邶风,邶地的民歌 。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式,语气助词。 式微,意思是天黑了。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请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注释 邶风:邶地的民歌。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胡:何,为什么。 微:(如果)不是。 君:君主。 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躬:身体。 式微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原 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译 文 赏析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