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36806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文完全解读 素材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31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8课,土地的誓言,课文,完全,解读,素材
  • cover
七年级下册 第8课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重难点概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重点)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难点) 预习部分 文题解读 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走进作者 端木蕻良(1912~1996),满族,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 背景了解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于是他们中的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人带着对故土的怀念,饱含着故土陷落、山河破碎的悲愤,广泛描绘了发生在那片广漠、肥沃的黑土地上面的苦难与挣扎、觉醒与奋起。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作者怀着浓浓的乡愁及悲愤之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下了此文。 中心意旨 本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了关东原野的美丽、丰饶,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悲痛愤慨和对故乡土地的深深眷念之情,以及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的坚定决心。 读读写写 炽chì痛 嗥háo鸣 谰lán语 镐gǎo头 污秽huì 默契qì 课文全解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结构上总领第一自然段,内容上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呼唤”“她召唤”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思念家乡和故乡令自己梦萦魂牵的感情,“无时无刻”说明这种感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故乡一直念念不忘。"】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作者列举的东北特有的景物有: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抓住这些特点,能充分体会到东北地域之广阔与物产之丰富。这些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暑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必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