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4227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76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贞观之治,导学案
  • cover
第2课 贞观之治 1.背诵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概述“贞观之治”的内容,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简述“玄武门之变”,认识“玄武门之变”和唐太宗取得的政绩之间的联系。 4.重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内容。 1.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618年, 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 长安 。 (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后不久,唐太宗 李世民 发动———玄武门之变” 做了皇帝。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 2.轻徭薄赋 (1)背景:唐太宗吸取 隋亡 教训。 (2)措施:①多次减免 租税 ,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②大力提倡 节俭 ,力戒奢侈浪费。 (3)作用: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 *想一想: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的体现是什么 针对隋朝徭役赋税沉重导致灭亡的问题,唐太宗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1)理论依据: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 实践:唐太宗重视 选官用人 ,又能虚怀若谷、 从谏如流 。 列一列:唐太宗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①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②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4.加强中央权力 (1)完善三省六部制 创立 发展 目的 作用 隋朝 贞观年间,增加 宰相 人数 加强 中央权力  既有利于防止 宰相专权 ,又能集思广益,减少 政策失误  (2)精简机构:①目的:节省 财政 开支,提高 行政 效率。②措施: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 合并 州县,大力 精简机构 。 说一说:三省分别是哪些 各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行政实施;门下省,负责审核。 5.完善科举制度 出卷网 *议一议: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提示:从该事件的性质和影响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方面,“玄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 出卷网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他后来的政绩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探究问题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从唐太宗治国思想、治国方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认识君与民的关 出卷网系。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在唐太宗的努力下,出现了唐朝的第一段盛世“贞观之治”。 【探究问题三】“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说明唐 出卷网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贤明君主,但他也曾为了当皇帝而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退位。我们还应不应该把唐太宗当做一位明君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应紧扣人物活动对历史的影响) 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 出卷网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其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遭受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他不能去“仁慈”。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博览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他功不可没,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