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42532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10898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9课
  • cover
(课件网) 2、11、17、40这些数字背后描述是近代哪位人物? 大业绩之变革(Success) 一、合力作用向共和 二、旧邦蜕变新天地 低烈度之革命(Failure) 三、弘扬精神促进取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2、曹汝霖将武昌起义爆发归咎于瑞澂(chéng),认为“他操切从事,不查真伪,一律按册严捕;遂使未变之军, 全部叛变。” 3、孙中山也说过:“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 你怎么看? 过分放大历史人物个人因素。历史的合力和已然的趋势,即历史合力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依据。 历史的评价和判断必须尊重历史,尊重那个时代和具体背景,尊重历史的发展逻辑和形成结果。武昌起义的爆发,历史已经有了答案。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合力作用向共和 合作探究一:根据书本并结合所学,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合力有哪些? 谢放提出辛亥革命的发生和结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革命运动是原动力,立宪运动是助推手,清末新政是催化剂…… ———孙芳《辛亥革命百年研究综述》 第三次:1907年5月22日,发动潮州黄冈起义,因起事仓促,伤亡过重,败。 第四次:1907年6月2日,惠州府归善县七女湖起事。战斗十余日,失败。 第五次:1907年9月1日,广西钦廉防城起义,中旬起义军退入十万大山。 第六次:1907年12月2日,广西镇南关起义。血战七昼夜,最后失败。 第七次:1908年3月27日,钦州马笃山起义。坚持四十余日后败退。 第八次:4月30日,云南河口起义。5月26日,河口失陷,起义军退回安南。至此,孙中山在西南边境领导的武装斗争完全失败。 第九次:1910年2月12日,广州新军起义,遭镇压失败。 第十次: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亦称“黄花岗之役”或“孙中山第十次革命”)爆发。起义军奋战一昼夜,后因孤军无援,失败。方声洞、林时爽、林觉民、喻培伦等八十余人死难。事后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摆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 虽然失败,但它们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进一步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为以后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孙中山发动的起义大事记 措施 影响 1901年 清末新政 编练新兵 奖励实业 废除科举,兴办新学 改革官制等 1906年 宣布预备立宪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事一系,永永尊藏。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11年第一届内阁宣告成立(13人中满洲贵族9人,汉族官僚仅4人。9名满人中有7名皇族成员。)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对革命形势有什么影响? 一些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新军倾向革命 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资产阶级力量 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民主思想的传播 不少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的骗局,转而支持革命。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政治腐败的问题 清末新政从内部加速了清王朝的解体,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经济方式、新的文化观念不可能维护旧的的体制。 必要性 (为什么一定要革命) 时代背景: 政治基础: 可能性 (革命具备的 基础和准备) 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基础: 偶然性 有利时机: 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改革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 民族危机严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