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42975

2024中考物理一轮 复习讲义(第1讲+第2讲)(有答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470300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1. 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掌握声音的三大特性 3. 掌握声音的危害与利用 4. 掌握光的三种传播方式及应用 5. 掌握电磁波的的特点及应用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3. 光的三种传播方式的应用 4. 电磁波的特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振动 传播 形式 声波 条件 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声速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与温度也有关系,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回声 形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当两次听到的声音间隔超过0.1s时就可以区分出两次声音 应用 回声测距. 声音的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定义 大小 高低 特色 影响因素 振幅、距离 频率 材料、结构 改变方法 改变用力的大小 改变松紧、粗细、长短 改变发声体本身 声波图       声音的利用 定义 传播信息 传播能量 超声波 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20000Hz的声 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 倒车雷达、声呐)、B超、 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 超声波除垢 超声波除结石 超声波加湿器 次声波 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0Hz的声 监测地震、火山喷发、台风、 海啸等产生的次声波 区别 对物体不产生影响 改变物体的状态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定义 物理 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保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单位 分贝(dB) 危害程度 休息和睡眠 学习和工作 保护听力 ≤50dB ≤70dB ≤90dB 防治途径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摩托车的消声器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 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睡觉用的耳塞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如图a所示,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衣架 振动发出的声音,他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如图b所示),他还是听到了 声音,与这个实验有关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 B.甲、乙两实验可比较固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主要目的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工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ab B.bc C.cd D.ad 人用一根长20m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一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山崖,在某处鸣笛后4s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处距山崖 m.已知声速为340m/s. 声音的特性 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活塞”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