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45373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2课时(共29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36622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长江,源头,拉丹,2课时,29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 各拉丹冬 第2课时   马丽华 01 学习独特的写景角度,赏析所描绘的景物特点。(重点) 02 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难点) 课时目标 03 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难点) 研读课文 【一】 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品析第一部分 西北阴坡 东南阳坡 尽是冰雪,景色单调 好看 变化多端、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作者为何要提到风行一时的“长江考察热”? 赞美探索长江源头的探险者,既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险恶,也暗示了下文作者和摄制组将遭遇严峻的考验。 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环境: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作用: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品析第二部分 所至 所见 所感 砾石堆上 接近冰山 爬过冰洞 置身冰窟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浩浩苍苍的冰天雪地 屏风一般、各种图案 图案形状难以名状 感叹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 自成一番天地 纷纷扬扬的雪粒、千姿百态的冰体、冰世界、纵横的裂纹 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这部分所见的冰塔林给作者留下了哪些印象? 1 2 3 4 5 冰雪世界,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 感悟自然的永恒与伟力,为之震撼 狂风一刻不停 晶莹连绵,静穆庄重 海拔很高,活动困难 请简要标划出作者两天的行程点。 品析第三部分 1 2 3 4 5 山脚下 驶过冰河 进入冰塔林 作者反复描写冰塔林,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冰塔林的奇景和美丽,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跟随队伍行进在各拉丹冬,尤其在进入冰塔林之后,作者的身体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内心感受也不尽相同。结合第二部分,试着找出这些变化。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作者行踪 身体状况 内心感受 第一天 驶向各拉丹冬 尚属正常 在草坝子上安营 高原反应,发烧疼痛 感叹雪山的雄伟神秘 担心影响心态,感叹自然伟大 接近冰山、冰塔林 摔伤,恶心,呼吸难 赞美,凄凉、无奈 置身冰窟 “我要死了” 感到温暖,思绪飞扬,被自然震撼 第二天 再入冰河 “似乎已经衰竭”,没力气、挣扎 想象长江的故事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冰塔林的?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 由远到近。首先交代接近冰山,看到“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接着又写作者爬过冰洞,近距离看到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由远到近,层次清晰。 作者再入冰塔林,相比第一天对冰塔林的描写,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天属于详写,从描写自己身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然后描写冰体形态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第二天属于略写,用笔精简。有详有略,轻重得当,行文富于变化。 深入探究 【二】 从整体上看,本文采用了哪种写景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文章开头两句概括了作者的行踪,即从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安营,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看到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冰峰的晶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