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依马呀吉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依马呀吉松》 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 的 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 的 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里面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欣赏歌曲《天籁之爱》 教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们看到了什么 美 丽景色? 2. 教师:同学们,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 有 勤劳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 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藏族音乐中, 激发学生 的 学习兴趣。歌曲《天籁之爱》学生们都非常的熟悉,这样可以更好 让学 生对藏族音乐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教学建议:运用情景教学法、谈话法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聆听、感受、体验 (一)聆听歌曲 1. 聆听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师:注意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情绪。 2. 带着问题再听歌曲。 教师:这是一首藏族歌曲,由于西藏地域辽阔,方言各异,民族 风 格独具特色。《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 4. 教师小结:《依马呀吉松》的音乐特点是高亢婉转、优美动听、 清 新流畅。 (二)学唱歌曲 1. 观察歌词,教师解释歌词中衬词的意思。 教师:“索呀儿惹洛”、“来斯马拉松松”等这些都是歌曲中的衬 词, 为了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 构成的 衬托性词句。同学们要从中体会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这里没有按照以往的常规先学谱后学词, 因为这首 歌 曲的词里面包含了很多衬词,能体现西部风情的风土人情,学生能 很快 的了解藏族风格的特点便于教师下一步教学。】 2. 教师范唱,学生小声哼唱。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自己的坐姿,用“啦”小声随老师唱,注意 你 们声音的弹性和气息的支持。 【设计意图:歌曲里面有很多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 师范唱可强调这些地方,同时引导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 曲】 3. 学习歌曲的曲谱. ① 教师弹旋律,学生跟唱曲谱,先慢唱然后速度还原。 ② 学生随琴视唱曲谱。 ③ 学生画旋律线用曲线的形式。 【设计意图:因为歌曲比较简单,学生节奏已经掌握,再逐句教 唱 已经没有必要,鼓励学生自己哼唱旋律可以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 4. 加入歌词演唱 ① 学生自己识谱唱歌词。 ② 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长音、衬词的唱法 ③ 教师领唱学生随老师齐唱。 ④ 分小组演唱比赛。 【设计意图: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 歌 曲的熟悉程度,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分小 组唱 实际上是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唱的最好。】 表演歌曲 学习藏族的踢踏舞教师:“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堆谐是 代 表性的藏族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 为特 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 舞步, 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 3. 找个别同学上台前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 体会藏族人民的 热 爱家乡的情感,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通过学习踢踏舞的 简单 舞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中体会舞蹈给同学们带来的欢 乐,既发 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