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4613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同步训练(打包30套)语文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78246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册,同步,训练
    5.回忆我的母亲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佃农(  )  祖jí____     溺死(  ) 私塾(  ) 妯娌(  ) yá____门 慰miǎn____ 不chuò____劳作 2.读准多音字 (1)好劳动: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2)勉强: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3)周济: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二、重要词语 1.任劳任怨:_____ 2._____: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3._____: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4.和平:_____ 5._____: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6.节衣缩食:_____节,减省;缩,缩减。 7.聊叙:_____聊,_____。 8._____:不停地劳动(耕作)。辍,停。 三、走近作者 朱德,字玉阶,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十大元帅之首。 答案:一、字音字形 1.diàn 籍 nì shú zhóu lǐ 衙 勉 辍 2.(1)hǎo hào 爱好 (2)qiǎng qiáng 强盛 (3)jì jǐ 人才济济 二、重要词语 1.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2.周济 3.宽厚仁慈 4.平和,温和。 5.为富不仁 6.尽量节省。 7.姑且谈谈。 姑且 8.不辍劳作 1.课文行文有什么特点?文章从哪几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 点拨:课文有一锤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件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来写呢?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点拨: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核心图解 PAGE 125.诗五首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绮窗(  )  潇湘(  )  城què____ 五津(  ) 宦游(  ) qí____路 2.读准多音字 (1)着花: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 (2)涨秋池: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 二、重要词语 1.来日绮窗前:_____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 3.杨花:_____ 4.城阙辅三秦:_____ 5.五津:_____ 6.天涯:_____ 7.比邻:_____ 8.无为:_____ 9.歧路:_____ 10.翻似:_____ 11.长精神:_____ 三、文体在线 绝句:是诗体名,定格仅为四句。每句话为五个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话为七个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是诗体名,近代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律诗格律严格,为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律诗要求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对仗。 答案:一、字音字形 1.qǐ xiāo 阙 jīn huàn 歧 2.(1)zhuó zháo 着急 zhe 听着 (2)zhǎng zhàng 涨满 二、重要词语 1.雕画花纹的窗户。 2.何时,什么时候。 3.指柳絮。 4.护卫。 5.渡口。 6.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 7.近邻。 8.不要做。 9.岔路,这里指分手离别的地方。 10.倒好像。 11.振作。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揭示了什么哲理? 点拨:离愁别绪,是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