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46995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11-10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657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高一
  • cover
授课时间 2023.10 授课班级 高一 总课时 1 授课教时 1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 称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历史地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提高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和孝文帝改革,提升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 3、认识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认识民族交融的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期 更新、补充、删节 内 容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回忆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构建从原始社会到东汉的历史时间轴。 师生共同梳理 让课时之间衔接起来。 新 授 一、政权更迭 引入材料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从某些角度看来,这也确是事实。既然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在这期间内有公元309年的大旱灾,大河流都可徒步通过;而又有公元369年的疫疾,长江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人民因之相继死亡。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教师设问: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究竟如何呢?这样的社会状况又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呢? 教师:学生小组展示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图示, 教师:从政权更迭图中,你能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吗? 二、民族交融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教师:你发现有几处民族融合的史实? 学生预期回答: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在南方建国,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东汉至魏晋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尤其是五胡内迁;十六国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同时北方混战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北魏统一后,魏孝文帝改革,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民族融合。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全面的汉化政策?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 学生预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需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以巩固北魏政权;边疆各族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主观因素: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推崇。 教师:结合课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汉化措施产生的影响。 2、南方经济文明的进步: 教师:北方民族的交融伴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在政权更迭、民族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南方经济悄然发生变化。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指出材料2中江南地区经济的变化,概括所取得的成就。 材料: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摘自《宋书》(南朝的刘宋王朝) 教师:那么江南经济为何获得发展了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