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47001

第3课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85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一,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中职
  • cover
授课时间 2023.09 授课班级 高一 总课时 1 授课教时 1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 称 第3课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秦朝统一的过程与时间,知道从战国到秦朝的这一社会转型过渡期的阶段特征。 教学重点 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作用及其影响;秦朝大一统封建国家初步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更新、补充、删节 内 容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展示荆轲刺秦王图片,问同学们知道秦是如何统一的吗? 学生观看图片并阅读导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 授 一、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 教师: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及ppt展示材料,归纳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有哪些? 材料:(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川林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古之士大夫也。其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 · 强国篇》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2、秦维护统一的措施 3、秦统一的意义 教师:展示相关材料,提出设问: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材料: 直到今天,我们得以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秦的暴政 1、秦朝的暴政:横征暴敛,负担沉重 2、秦朝的暴政:严刑峻法,人人自危 3、秦朝的暴政: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教师:秦始皇为了控制思想,统一文化,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即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非博士官掌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在30天全部被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被毁于一旦。秦始皇以诽谤朝廷、妖言惑众为由,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本来,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太过极端,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文化发展。 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陈胜吴广起义 楚汉之争 为什么最终楚汉战争的胜利者是刘邦呢? 三、探究 除了因为暴政而失民心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了秦的速亡? 教师出示多段材料 四、课堂小结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