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 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时间:1956年9月15日 (2)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指导思想:《论十大关系》 (4)内容: ①明确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主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②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作重心是进行经济建设) ③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5)意义: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国情,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956年) 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整风运动 ①指导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背景: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造成思想混乱;国内存在对社会主义改造不满情绪;党内存在不良风气。 告诚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从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取得胜利的高度来认识全党、全国团结的重要性。而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又是能否实现团结的重要保证。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区分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1956.2.24)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整风运动 C.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②概况:1957年春,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 B.但由于极少数右派分了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③评价:A.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提高了全党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探索中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探索中失误 (1)、大跃进—发展生产力 “左”倾冒进错误 用群众运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过分强调人民群众积极性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农业上,“以粮为纲,农业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探索中失误 (2)、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生产关系 材料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则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探索中失误 (3)、评价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危害: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4、政策调整 1、八字方针提出(1961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等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