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48585

高中历史2024年1月“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含解析)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404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吉林,黑龙江,提升,历史,九省联考
  • cover
2024年1月“九省联考”考后强化模拟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 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 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 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 2.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所,其设置几乎贯穿古代中国。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宗庙多设于国都,由国君亲祭。秦统一后,除在都城设宗庙外,还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设置祭祀秦始皇父亲的“太上皇庙”,并由地方官主持祭祀。该举措表明秦朝( ) A.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宗法制 B.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 C.力图践行以孝治国的理念 D.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3.五代时期,君臣多论及汉唐的文治武功、盛世气象,并努力效仿其典章制度、嘉谟善政,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该现象表明( ) A.五代君臣推崇法古改制 B.五代君臣依靠历史经验施政 C.汉唐故事是大一统基石 D.汉唐故事利于强化君主权威 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何者?庖羲以来,未闻女帝者也……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而惑同(司马)迁(班)固,元平二后,欲立为纪,谬亦甚矣。”这反映出,刘勰( ) A.注重了历史文献的运用 B.遵循客观事实的标准 C.继承了司马迁史学精神 D.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5.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 A.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 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 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 6.19世纪60年代,针对英方要求扩大洋轮航行特权,李鸿章认为外国轮船可能逃避厘金,蒸汽轮船易对沿途的木船运输造成威胁,这对动荡后的江南重建不利,并于1864—1865年关闭了杭州、苏州和上海之间的外国轮船运输贸易。由此可知,当时( ) A.传统财贸体系面临挑战 B.闭关锁国观念根深蒂固 C.外资入侵得到有效遏制 D.地方督抚离心倾向明显 7.清末清廷着手实行新政,由于清廷认为民报“乱是非而淆视听”、“挟清议而以訾时局”,因此决定兴办官报,掌握舆论主导权,以寻求变法的舆论支持,并力图开启民智以巩固变法基础。于1906年创办《商务官报》,《商务官报》接受各团体、个人投送的章程,因此,但凡有用皆可采纳,不论身份地位高低,其重要编辑之一杨荫杭在此时正因为宣传革命被清廷通缉,但因为其在实业发展方面极有见地,也被《商务官报》欣然接纳。据此可知(  ) A.《商务官报》作为朝廷的喉舌,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B.《商务官报》创办的根本目的在于抬高商人地位 C.《商务官报》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商务官报》作为官报,在思想和内容上都秉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8.1932年,中央苏区颁令允许私人资本投资经营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