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48675

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4960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市,试题,古代史,中国,练习,变式
  • cover
1.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组邮票对应的研究主题是( ) A.古人类的起源 B.中华文明探源 C.青铜文明灿烂 D.农耕技术成熟 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元谋人遗址 C.③———河姆渡文化 D.④———北京人遗址 3.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 A.良渚遗址古城墙 B.甲骨文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资料 D.何尊及其铭文 4.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种植的粟粒。据此可以推断该处可能( ) A.形成原始村落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铁器 5.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陆续发现了一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和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展示了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稻作农业的发展( ) A.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B.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C.推动农业与手工业、畜牧业的分离 D.国家雏形已经形成 6.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多件出土自洛阳的文物惊艳亮相。其中,有“超级国宝”之誉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二里头文化遗址“绿松石龙”( ) A.很有可能是商文化的历史遗存 B.反映了戎狄蛮夷华夏认同观念 C.体现当时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 D.实证了统一封建制国家的存在 7.对上古文明的探索一直是衡量一个文明历史底蕴的重要指标。部分西方学者多年以来对中华文明的夏文化持怀疑态度。2020年,国家文物局决定实施“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注重从源头上挖掘和考据中国文化。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 ) A.否定西方历史学家的观点 B.重塑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D.推动当今考古学科的创新 8.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料 结论 A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 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 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 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 已进入青铜时代 A.A B.B C.C D.D 9.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形象的起源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时代 特征 仰韶时代 以单一动物为原型的龙纹 龙山时代 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取一两种动物特征的龙纹 夏商时期 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容鱼、虎、鹿、鸟等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 据表可知,中华龙形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 A.体现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 B.表明先秦时期区域文明特色鲜明 C.反映中华民族图腾意识的不断强化 D.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真实写照 10.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 A.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 B.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D.陶寺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