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6153

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第8课《科学家的师生情谊》(共2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7699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15-2016,PPT,22张,科学家的师生情谊,8课,北京
  • cover
课件22张PPT。刘 绍 棠科学家的师生情谊王月清关于题目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科学家的师生情谊》,“科学家”指的是:居里夫人和施士元以及施士元与吴健雄这两对师生。 “师生情谊”指的是这两对师生之间“用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织成”的师生情谊。 施士元施士元博士论文答辩时情景 吴健雄1973年,袁家骝、吴健雄夫妇回国访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7年邓小平亲切接见吴健雄、袁家骝夫妇。吴健雄在参观实验室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受聘 ( ) 盛名( ) 寓所( ) 珍藏( ) 瞬间( ) 询问( ) 2、 根据拼音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fēi( )声世界 lì lì( )( )在目 痛心不( )yǐ bào( )效祖国词语积累 睿智:英明有远见。 赞誉:称赞。 ?? 盛名:很大的名望。 ?? 屏住:这里指暂时抑止(呼吸)。 ?? 答辩:答复别人的指责、控告、问难,为自己的行为或论点辩护。 ?? 栋梁之材:比喻能担任国家重任的人。 ?? 词语积累嘘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心。嘘寒:呵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 潸然泪下:形容悲伤得流下眼泪。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的显示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展现在眼前。 内容分析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交代施士元教授珍藏的两张照片,串起两代师生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 ?? 第二部分(2—14段):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1929年后施士元与居里夫人的师生情谊以及1933年后施士元与吴健雄的情谊。 第三部分(15段):总结全文,指出这种师生情谊是“用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织成”的。〖理清结构〗 两张照片,串联起两代师生情谊 施士元与居里夫人的情谊 施士元与吴健雄的情谊 总结全文,指出 思 考 1.根据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谈谈居里夫人和施士元之间的师生情谊? 在叙述居里夫人和施士元这一对师生时,作者选取了初次见面、平时关爱和论文答辩三组镜头。 “欢迎你,施先生”“按规定,到我研究所必须通过考试,但根据你的情况,你可以免考,直接来工作了” “论文通过,很好” “反复提醒必须注意的事项” “轻声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工作”这些话语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教导和关爱,同时,施士元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居里夫人平时的叮嘱像东方母亲的叮咛一般暖遍施士元的身心”。 2.批出文中的过渡段并指出其作用 答:是文章的第9自然段。在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作为居里夫人的学生”,施士元投身开创我国的物理事业,一方面说“作为多名弟子的老师“,施士元培养了大批物理学的栋梁之材,用相对的语句,表现时间和事业的延续,也自然过渡到叙述施士元同他学生的情谊。3.文章是怎样叙述施士元和吴健雄的师生情谊的? 文章在叙述施士元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时也是用时间来切入,1933年,吴健雄成为施士元所教的十多名学生中的一位,吴健雄学成、工作、成名,不忘师恩,作者用一句话即“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施士元给予(吴健雄)更多的关注”,表现施先生对学生的教导和关心;而说吴健雄,则说“他们师生之间虽然相差4岁,但吴健雄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入门师”,其感恩之情尽在不言之中。4、谈谈本文的构思及其结构特点 本文的构思及其结构很有特点。首先,作者从两张照片切入,用先后时段串联两代师生的交往和情谊,三位科学家都是蜚声海外,两代师生之间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作者却独具匠心,用两张照片来切入,在开头段,先交代施士元教授珍藏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记录70年前施士元博士的论文答辩会,一张照片是20世纪70年代施士元和学生吴健雄的师生合影,接着写道“两张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也联结着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于是,从容不迫地开始了两代师生情谊的叙述。 ?? ? 其次,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时间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