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63294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13.4《 树和天空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68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统编,选择性,必修,中册
  • cover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案 4.13.4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教学目标】 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3.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如海,执着作舟,乘舟泛海,方知海之广阔。生活如山,执着作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远。生活如歌,执着作曲,依曲而歌,方知歌之美妙。山高不碍白云飞,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永不灭,因为我坚信:唯执着,方能造就最美风景。 唯其执着,才会精益求精,才会马到成功。你看,那个奥地利的卡夫卡,只是个银行职员,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蜚声世界的《变形记》,创作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人生的唯一意义,那《城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呀。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写作长诗《画廊》时几乎花尽了十年光阴,就连诗《有太阳的风景》也断断续续用了七年的时光才创作完成,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才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二、知人论世(教师讲解) 1.作者简介: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寓于平静的文字里,将欧洲古典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熔于一炉。特朗斯特罗姆的主要作品集有《17首诗》《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等。 2.写作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 文题解读 “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为“树”提供了背景,意象鲜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间。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朗诵诗歌,朗读诗歌,用“/”给全诗标明朗读节奏。 明确: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朗读诗歌,谈谈你从诗歌中读到了什么,完成表格。 明确: 诗句 读到的内容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雨对树的重要性 有急事 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树对雨的渴望 雨停歇 树停下脚步 “雨”和“树”紧密相连的关系 第一节 树在雨中获得生机 第二节 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和我们一样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和树具有共通性 四、深入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这首诗歌中“树”“雪花”“天空”这三个意象? 明确: 树 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蕴含。作为生物,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它对生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做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展览和诠释。于是,树连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