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6699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知识点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8次 大小:60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
  • cover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由“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建立了早期的国家机构(建立军队、刑法、 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最后国君 灭亡 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前1600年被汤灭 商 汤 公元前1600年 亳 纣 前被武王灭 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幽王 前771年被犬戎灭 2、商朝,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经济,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后来,因战乱、环境变化等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以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依据 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和功臣 内容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政治范围 实质 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公元前 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前771年,被犬戎所灭。 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 (1)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了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 2、甲骨文 (1)含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者: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3)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造字特点:会意、指事、象形、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 春秋(公元前 770年—公元前 476年) 战国(公元前 475年—公元前 221年)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社会状况 (1)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农业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 (2)政治: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社会动荡。 2、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的顺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 (2)主要的战争及典故:晋楚城濮大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管仲和鲍叔牙:管鲍之交。 (3)齐桓公称霸 管仲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称霸: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 第一个霸主。 3、影响 (1)利:在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斗争和交往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弊: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1)形成:战国出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代齐。 当时诸侯国中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桂林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3)记忆口诀: 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七雄方位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桂陵之战—魏(庞涓)、赵、齐(孙膑)—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魏(庞涓)、齐(孙膑)—减灶计 长平之战—秦(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