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学校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文化遗产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第14课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发展;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1.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梳理文化传承的过程,理解时空环境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时空观念]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史料实证]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图书馆的成长 印刷书的诞生 学校教育的发展 目 录 壹 贰 叁 肆 壹 学校教育的发展 【知识梳理】 【史料链接】 一、古代中国的官学与私学教育 (一)官学 1、先秦时期 “学在官府”。 2、汉朝中央官学太学;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3、西晋设立的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国子监琉璃牌坊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二)私学 1、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 2、唐代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 3、宋代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材料一 示意图与地图书院是自唐代兴起的一种民间教育文化机构,集研究、教育、传播等功能于一体。著名的书院有朱熹曾讲学的白鹿洞书院,“二程”曾讲学的嵩阳书院等。 阅读图文材料一,概述唐、宋、清三朝书院分布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从分布的整体密度看,唐朝书院零星分布,宋代书院的密度增大,到清代达到高峰。从分布的集中区域看,三个朝代在江南地区的书院多于其他地区,并且密度越来越大。从边疆地区的分布看,唐宋时期很少,清代在东北、新疆、云南和台湾等地出现了一些书院。原因:封建经济繁荣;科举制和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书院增多;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江南地区成为文化重心;伴随着中央政权疆域的扩展,中原文化传播到边疆,民族交融发展。 【合作研究】 材料二: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 材料三:材料 1179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聚徒讲学。《白鹿洞书院揭示》很快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学规,也是元明清各朝书院学规的范本,并影响到各级各类官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办学的准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3)指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史料价值。 (2)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并向基层渗透,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宋代重文抑武,大兴科举,推动了书院的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的发展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白鹿洞书院揭示》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是一手史料。该学规中体现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仁义之道等核心思想,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对于研究朱熹的思想、宋代理学发展及书院教育的概况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知识梳理】 【史料链接】 二、古代希腊的教育 古代希腊 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的一幅壁画。该画以古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