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82735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5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80144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三,一轮,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标要求与阶段特征】 课标要求 阶段特征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政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思想】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民族对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贡固和发展;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023·全国乙卷·】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由材料“唐代中后期”“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可知唐代中后期北方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局混乱,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南方,南方社会局势相对安定,因此,“江南”成为文人之间相互唱和的重要主题,故选A项; 坊市制度在宋代被打破,排除B项;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兴起,排除C项;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材料中“江南”成为唱和主题的原因而非结果,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 A 【2023·北京高考】“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  )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据材料“‘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可知,唐太宗时期,君臣关系融洽,虚心纳谏,与“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相符,故①正确; “小邑犹藏万家室”意思是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公私仓廪俱丰实” 意思是无论公家还是私人的粮仓储备都非常充盈,描述了“开元盛世”的场景,故②错误; “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意思是五尺高的学童以不说诗词文赋为耻,强调科举制度带来的积极影响,体现文化繁荣,与“政治开明、社会安定”不符,故③错误; “商旅……常空”大意是出门旅游或做生意的人,也不会碰上小偷强盗,国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说明政治开明、社会安定,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故④正确; C 【2023·广东高考·4】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D.加剧了阶级矛盾 据材料“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可知大量知识分子充任地方藩镇的幕僚,进一步助长了藩镇的实力,削弱了中央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故选A项; 朋党之争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央各级官僚之间的权力之争,排除B项; “游宦之士”“辟召幕僚”说明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成为藩镇幕僚并未经过科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