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83438

11.1《谏逐客书》导学稿(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367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1,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谏逐客书》导学稿学生版 课题:《谏逐客书》 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 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4、背诵全文。 四、教学过程 自学案 【作者简介】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建议秦始皇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写作背景】 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是导火线是“郑国渠”事件。 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 【解题】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整体感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梳理文章大意 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2、请仿照第一段,用4个字概括第二、三和四段的内容 第一段:逐客为过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探究案 研读第一段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 )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关于宛,迎蹇叔于宋,来( )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 )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 )商鞅之法,移风易( )俗,民以( )殷盛(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 )地千里,至今治( )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 )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圆,包( )九夷( ),制( )鄢、郢,东据( )成皋之险,割膏腴( )之壤,遂散( )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 )施( )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 ),杜( )私门( ),蚕食( )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 )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 )于秦哉!向使( )四君却客而不内( ),疏( )士而不用,是( )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本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3.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驳斥当时的舆论?请简要说明。 研读第二段: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今陛下致( )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 )明月之珠,服( )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 )翠凤之旗,树( )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 )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驶不实( )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 )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 )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 )髀( ),而歌呼鸣呜快耳者,真( )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 )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 )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也。 2.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论证方法?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三.研读第三段: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 )土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