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83880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课件(共32张PPT)-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日期:2024-06-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4756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法治,九年级,PPT,一轮,道德,中考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征。(P33) (1)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 (2)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何优越性 (P33、P36)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3)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3.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P34) (1)选举民主: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少数服从多数)。 (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P35)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P38) (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容: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P38~P40) (1)民主选举: ①途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②地位: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③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协商: ①意义: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利于充分发扬民 主,广泛凝聚共识。 ②途径: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 (3)民主决策: ①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②地位: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③意义: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4)民主管理: ①地位: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②意义: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5)民主监督: ①途径:信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评议政府等。 ②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③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P41)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4.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P41~P42)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5.公民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P42) (1)公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